西瓜在夏天的一百种死法
被群众吃掉的瓜
某次公路新闻采访时,记者问一大爷“现场什么情况”,大爷说“不知道”,因为当时他正在吃西瓜。从那以后,就有了“吃瓜群众”这一说法。
比这更早的时候,我听过另一个“吃瓜群众”的故事。家住N市X县的朋友告诉我,多年前他们县民风彪悍,时常有火拼的事情发生。有年夏天,一家人悠闲地在小区阳台吃西瓜,其乐融融,楼下突然冲出两派势力,群魔乱砍,场面好不混乱。
大概因为住得楼层比较高又隔了铁窗,他们一家子饶有兴致地看完了整场械斗。精彩之处探出头去,与家人评论了一番,期间还朝盆里添过一次西瓜。他跟我说,楼下的大哥好像还拿着刀指着楼上,抖着刀柄嘴里嘟嚷了什么话。
大哥那把刀跟他家的西瓜刀很像。
我想说的是,即使没有那位大爷的出现,吃瓜群众一直存在我们周围,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西瓜最早出现在古埃及的壁画上,后经中亚、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也因来自西域而被叫做“西瓜”。大概在宋朝时候西瓜传入中国南方;直至清朝,西瓜才由福建传入台湾,台湾人民最后还是成为了不明真相的群众。
群众是爱吃西瓜的,但吃瓜的方式会不一样。《礼记》中记载到,天子吃瓜,要把瓜皮削好,切四瓣,中间横断,盖上细葛布(似夏布)呈上;诸侯吃瓜,把皮削好切两瓣,中间横断后盖粗葛布呈上;群众吃瓜则需要自己削皮,切除首尾即啃食。
展开全文
如果说“吃”是人类的享受,那么“被吃”应该就是食物死得其所。西瓜应该被吃掉:咬碎束缚着果糖的纤维,吐尽磕磕绊绊的瓜子,瓜瓤在口腔里搅拌翻滚,通过湿润顺滑的食道,温暖的胃才是西瓜的归宿。
在朋友圈被晒死的西瓜
倘若我们终究逃脱不了“哗众取宠”的命运,至少让西瓜在社交媒体上晒得体面一点。学学vogue。
1951年6月,美国Vogue杂志出版夏日购物特辑
美国Glamour杂志1957年6月刊登的美容大片
Vogue Paris
在水分蒸发之前用一种正确的姿势和西瓜相处,抓准时机按下快门,为西瓜留下的最后尊严。
被谋害的西瓜
人类谋害了它!!!!!!!!!!!!!!!!!!!!!!!!!!!!!
被子弹射穿而死的西瓜
被浇入液盐后爆炸而死的西瓜
被金属火球射爆而死的西瓜
通了高压电爆炸而死的西瓜
菊花被塞了炮弹而炸裂的西瓜
五脏六腑被搅成汁儿的西瓜
没有受到食客尊重羞辱而死的西瓜
被橡皮筋箍死的西瓜
回忆杀
回忆是一种武器,它拥有令一个时代翻滚、令一种人群痛哭流涕的的大规模杀伤力。用回忆炮制的文章,常常拥有十万加的浏览量。
那些出现在我们记忆里的西瓜是这样的:光滑的表面挂着冰凉的井水,凑近了仿佛能听到瓜裂的声音。
是这样的:月光下沙地上站着一个英武的少年,守护着田田瓜叶下的宝贝。
是这样的:炎炎夏日下面搭起的瓜棚,厉害的买瓜客用手指搓一搓瓜皮就能知道瓜的好坏。
是这样的:用瓜心喂最可爱的人,剩下的种子一起呵护。
是这样的:一个人吃瓜的时候要对自己好一点。
就这样吧。
夏天快要结束了,
西瓜不停地死去。
文字:比利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版权归『在婺源』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