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一位殉葬妃嫔,也是唯一自愿殉死的妃子,死后引多种猜测
自从清军入关后,满族迅速从一个远离中心的少数民族跃升为整个帝国的统治民族。随着清帝后宫的设立,满洲的后妃开始住进了宏伟的紫禁城,分居在东西六宫。为了巩固满族与蒙古之间的联盟,满蒙联姻一度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时间推移,强化清族与汉族的关系逐渐变得更加紧迫。为此,顺治帝发布了满汉通婚的懿旨,这使得顺治帝的后宫不再仅由满族妃子组成,还包括了汉族和蒙古族的后宫妃子,这一点也与其父、祖父时代的后宫结构有所不同。
在众多妃子中,若要论顺治帝最宠爱的是谁,毫无疑问,大家都会想到董鄂妃孝献皇后。董鄂妃出生于崇德四年(1639年),比顺治帝年幼一岁。她初入宫时便晋升为贤妃,仅一个月后便被晋封为皇贵妃,这一晋升速度在历史上极为罕见,足见其在顺治帝心中的特殊地位。顺治帝曾有意立她为皇后,但由于皇太后及朝中重臣的强烈反对,这一提议未能实现。尽管如此,董鄂妃仍以高贵的身份和深厚的宠爱成为了顺治帝的最爱。然而,命运无常,董鄂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逝世,顺治帝因此深感悲痛,甚至一度想剃发为僧。在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追封她为孝献皇后,但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这位湘妹子,而是她的族妹——董鄂氏贞妃。
《清史稿》对贞妃的记载非常简洁:“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女。”而对于董鄂妃则有记载:“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从这些简单的记录中可以看出,贞妃和董鄂妃并非亲姐妹。董鄂妃的父亲鄂硕与贞妃父亲巴度同为鲁克素的孙子,而鲁克素的两个儿子席汉和席尔泰又是亲兄弟,因此,虽然两人并非直系姐妹,但仍属血脉相连的族人。贞妃是孝献皇后的族妹。
展开全文
前文提到,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极度悲伤,几乎无法自持。就在董鄂妃去世不久,顺治帝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年仅24岁。顺治帝的去世,让整个宫廷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而后宫中又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贞妃也因深受失去亲人的打击而自杀身亡。据说,她的灵魂追随着顺治帝一同离去。两个月后,康熙帝下诏追封她为贞妃,给了她一个公正的历史定位。
关于贞妃自杀的原因,康熙帝的谕旨中提到:“感恩遇之素深,克尽哀痛……”然而,这番话并未给出明确的死因。相关史料对此也没有详细记录,但从多个研究者的分析来看,贞妃之死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当时的人殉制度尚未完全取消;二是随着孝献皇后去世,宫中已失去了知心的姐妹,顺治帝去世后,贞妃几乎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柱;三是她可能预感到孝献皇后死后会遭遇冷遇,而作为她的族妹,她可能也会受到波及,不如选择殉死,以保全名声。
当然,以上三种推测都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关于贞妃的死因,我们仍无法下定论。但在湘妹子看来,第三种可能性较为合理。尤其是在顺治帝去世后,孝献皇后受到了种种不公平待遇。比如,她虽然被追封为皇后,但她的神牌并未被安放在隆恩殿内,且未系谥号等,这些无疑使她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因此,湘妹子更愿意相信贞妃是为了保全家族的利益,用自己的死亡换取家族的平安。你们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