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当天的诗歌:“博伽梵歌原义”目录 7.3
मनुष्याणां सहस्त्रेषु कश्र्चिद्यतति सिद्धये | यततामपि सिद्धानां कश्र्चिन्मां वेत्ति तत्त्वतः || ३ ||
3.在千千万万人之中,可能只有一人追求完美;在那 些达到完美的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我。
要旨:人有多种层次之分,万人之中,或许仅有一人 会对超然觉悟产生足够的兴趣,对何谓自我,何谓躯体, 何谓绝对真理等问题,想弄个究竟。一般而言,人类趋向 的是动物习性的活动,即吃喝、睡觉、防卫和交配,难得 有人会对超然知识感兴趣。《博伽梵歌》的前六章为的是 那些对超然知识感兴趣的人,他们想通过修习思辨瑜伽和 神定瑜伽,来理解自我、超我以及觉悟的程序,辨别清楚 自我和物质的不同。然而,只有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才能 认识奎师那。其他的超然主义者也许能够获得对非人格梵 的觉悟,因为这觉悟比认识奎师那来得容易一些。奎师那 是至尊之人,同时又超出梵和超灵的知识之外。瑜伽师和 思辨家在试图理解奎师那时都感到茫然无措。最著名的非 人格主义者山卡尔,在他的《博伽梵歌评注》中承认了奎 师那就是至尊人格神,但他的追随者却不这样看,原因就 在于即便有了非人格梵的超然觉悟,要认识奎师那仍然非 常困难。奎师那是至尊人格神首,是万原之源,是原初之 主哥文达。i s v a r a h p a r a m a h k r s n a h s a c - c i d - a n a n d a - v i g r a h a h / a n a d i r a d i r g o v i n d a h s a r v a - k a r n a n a - k a r a n a m .“奎师那又称为哥文达,是至尊人格 神首。他的形体永恒、全知、极乐。他是万物之根源。他 自己再无根源。他是万原之原。”非奉献者要想认识他实 在是难上加难。他们把奉爱( b h a k t i )之途或奉献服务说 成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说得容易,可就是做不到。奉爱 之途果真如非奉献者所说的那么容易,他们为什么要舍易 取难呢?其实,奉爱之路并非容易。未经授权的不知奉爱 为何物者谈的走的所谓“奉爱之路”也许很容易;但真按 规则规范去走,这些富于思辨的大学者和大哲学家们会掉 下来的。圣茹帕·哥斯瓦米在《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 心都》( 1 . 2 . 1 0 1 )中写道:“无视《乌帕尼沙德》、《普 然那》和《那茹达·潘查茹阿陀》等权威韦达圣典的所谓 对主的奉献服务,根本就是对社会不必要的骚扰。”母亲 雅首达的儿子,或阿尔诸那的马车夫,就是至尊人格神奎 师那。这在有了梵觉的非人格主义者也好,或觉悟到了超 灵的瑜伽师也罢,都是不可能理解的。就是伟大的半神人 有时也对奎师那感到困惑重重。主说:“无人识我的真 相。”如果真有人认识他,那么“这样伟大的灵魂实在罕 见”。因此,无论是大学者还是大哲学家,不从事对主的 奉献服务,就不能如其所如地理解奎师那。只有纯粹的奉 献者才对奎师那,对万原之源,对他的全能和富裕,对他 的财富、声名、力量、美丽、知识和弃绝等各方面表现的 不可思议的超然品质有所了解。他是梵觉的结论,唯有奉 献者才能如其所如地理解他。因此,有诗云:
“谁也不能凭迟钝的物质感官理解原本的奎师那。但 奎师那会把自己昭示给奉献者,因为他们所作的超然爱心 服务令他喜悦。”(《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心都》 1 . 2 . 2 3 4 )
问题2:为什么即使对于瑜伽士和jñānīs来说理解Kṛṣṇa也很困难?谁能像他一样知道Kṛṣṇa(tattvata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