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图标 在神医扁鹊身后,隐藏了一个神秘组织

在神医扁鹊身后,隐藏了一个神秘组织

如果想要夸赞医生医术高明,单单一句“杏林圣手”还略显单薄,“扁鹊重生,华佗再世”才能真正体现出医生的重要咖位。

尤其是历史上被奉为神医的扁鹊,相传不仅精通内科,还通晓妇产科、五官科、儿科,除了善于“望色、听声、写形”,还懂得“切脉”辩证,并灵活运用针灸、熨贴、按摩、汤药等综合疗法,因此位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

而当考古一番历史记载后发现,有关扁鹊的传说更是神乎其神,简直堪称一部超自然色彩浓厚的古代医学奇事录。

行走的X光

“扁鹊”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他笔下这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原姓秦,名越人。从书中“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等说法来看,扁鹊可是堂堂正正的医学界祖师爷、循脉诊断医术第一人。

而他的此番初登场,更是自带主角光环,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传扁鹊与一位叫长桑君的奇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长桑君弥留之际,送给扁鹊一种叫“上池之水”的药,还告诉他需用草木露水送服,三十天后便可知晓其中奥秘。

扁鹊照做后,果然拥有了可透视人体的奇妙能力,成功变身为行走的X光。无论遇到何种病人,他都能犀利地一眼望穿皮肉,直接看到五脏六腑的症结所在,由此对症下药,拯救了不少生命。

一路开挂的神医生涯

从史料来看,自从拥有了“透视眼”后,扁鹊便开始周游列国,开启了披荆斩棘的行医侠旅,《史记》就一连记录了扁鹊治病救人的三大名场面,而且一个比一个看起来奇幻。

晋国赵氏宗主赵简子患上怪病,已连续昏迷长达五日。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时,扁鹊诊断后却认为此病无碍,其实是去了“帝所”,即天帝有要事嘱托,不出三日便会醒来。果不其然,赵简子在两天半之后清醒了。他对身边的官员说自己去了天帝的住所,天帝还向他透露了晋国的国运和时代走向。

接下来,扁鹊来到了“虢国”,不巧却遇到太子当天一早因血气“暴发于外”暴毙而亡。但扁鹊并没有相信本地人的说法,而是坚信太子两股之间仍有余温,尚有一救。原来,他认为太子的真正问题在于脉象大乱,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死了,但事实上还有一线生机。随后,扁鹊叫弟子磨石成针,对太子进行了针灸。不久后,太子真的醒了过来,加上服用扁鹊配置的汤药,最后起死回生。

第三个故事,则是耳熟能详、曾被入选教科书的《扁鹊见蔡桓公》,也即是“扁鹊三连”网红表情包的出处所在。众所周知,扁鹊多次提醒蔡桓公病情在不断加重需尽快治疗,但每次都被无情驳回。无奈,疾病从腠理(皮肤)蔓延至血脉,最后因进入肠胃与骨髓而无药可救,于是蔡桓公也成为了“讳疾忌医”的典型代表。

从《诊赵简子》到《入虢之诊》,再到《扁鹊见蔡桓公》,每一段故事都似有神力相助,扁鹊也并不像一位中规中矩的历史人物,反倒更像一个拥有超能力的世外仙人。因此,有学者猜测,司马迁的用意并不全然为了记录历史,而是借此表达“治国如同治病,不可讳疾忌医”的政治见解。不过,《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利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似乎能看到经脉医学的源头。

神秘的“扁鹊学派”

当然,史书中扁鹊的超能力还不止于此。《列子·汤问》里便介绍了扁鹃为鲁国人公扈和赵国人齐婴所做的换心之术:两人喝下类似麻醉药的药酒后大醉三天,扁鹊随后取出心脏并交换放入对方体内,最后两人醒后一切如常。

要知道,器官移植手术放在今天都不是简单的小手术,扁鹊在几千年前竟然就敢开膛取心,简直就是一大医学奇观。

有历史爱好者统计,扁鹊的奇人奇事在史书中共约出现了7次,从记载的时间推算,他存在的跨度居然长达400余年,想必除了神仙,根本无人能及。于是,有人猜测扁鹊其实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各时代出现的神医共同让“扁鹊”成为了医术高超之人的名号,而这一群人的集体智慧经过传承、发展,便形成了一个神秘的组织——“扁鹊学派”。

至于那些看似怪力乱神的传说,很有可能是老百姓感激各位“扁鹊”时的花式表达方式,通过口耳相传,“扁鹊”也就不断被神化为仙了。

参考山东济宁微山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扁鹊针灸图》,扁鹊化为“鸟身人面”的模样,手持一短棒状物或正在施行针灸,恰好印证了古代对扁鹊的神化,也反映出对原始鸟图腾的崇拜。

在中国科学院李伯聪教授看来,中医史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元,一个学派,一脉正统传承”的过程,而是“多元,多个学派,争鸣并进”的过程。扁鹊学派很有可能是中医史上出现最早,在战国、秦汉时期享誉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派,并有学派医经和医方。

失传医书将重见天日

2012年,在成都发现的老官山汉墓为这一说法提供了部分佐证。

本次出土了近1000支医简,合共近25000字,同时还出土了一尊高约14厘米的人体经穴漆人像,可清晰看到穴位、22条红色经脉与29条白色经脉,被认为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由于医简上至少五次出现“敝昔”二字,而“敝昔”可与“扁鹊”通假,因而有学者猜测这便是失传的“扁鹊学派医书”。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刘澄中教授认为,这批医书可能是源自“大古扁鹊学派”的经典,并非春秋战国扁鹊的失传医书。如《汉书》记载,“大古有岐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其中的“岐伯”也称“伯岐”,据考证同样可与“敝昔”、“扁鹊”通假。

如此看来,岐伯很有可能就是最早的一位“扁鹊”。同时,他还是轩辕黄帝的臣子与太医,而中医又被称为“岐黄之术”,若本次出土的医简真可溯源至“大古扁鹊”岐伯,那对于探究中医之源无疑又更近了一步。

令人欣喜的是,老官山汉墓医简的解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经过近十年的整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已完成医简的释文、注释和考证,最终集结而成的医书《天回医简》即将正式出版。

据研究团队介绍,这部医书集合了《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疗马书》《经脉》8种医书,涉及经脉、脏腑、腧穴、刺法、治疗马病等内容,更有沿用至今的多个古代方药。

该研究院特聘院长柳长华认为《天回医简》有重大史料价值及医学价值,甚至推测可能是《皇帝内经》的“前传”——《皇帝内经》应该是一部解经著作,而《天回医简》里的一句话则对应前者里的一篇文章。

这也印证了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医魅力之所在。若是去掉扁鹊身上的神话滤镜,其双眼与普通人并无二致,只不过是善用五色诊、循脉诊断等医术,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察人之所未察。“起死回生”也并非奇闻逸事,那是扁鹊知晓阴阳学说,借用针灸疏通经络,让人的气血得以重新运转。

正是不同朝代的神医不断探寻人体的奥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让主张“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中医文化以各种方式延续至今。随着文物被逐步发掘和整理,我们或许得以用历史的碎片渐渐拼凑出中华医学的前世今生,从而看到更多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代医简里还藏着多少秘密?

撰文 | 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