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图标 秋禊、李明与全真教:禊湖昭灵观里的故事

秋禊、李明与全真教:禊湖昭灵观里的故事

禊湖道院全景

1

【秋禊节】

黎里禊湖,是江南唯一秋禊之地。

修禊节,古代江南隆重的节日,春秋时期就已存在,两晋十分盛行。修禊,祈福禳灾的仪式,有春禊和秋禊两种。绍兴王羲之等43位文人墨客组织的兰亭集,是为春禊,可以说家喻户晓。黎里修禊节,在秋季。清徐达源嘉庆十年(1805)撰编的《黎里志》,录徐士泰《秋禊桥看月》五绝,其中有“修禊传春日,吾乡偏在秋”之句,明确黎里修禊仪式秋季举行。

伏虎洞

秋禊桥

黎里修禊仪式,自古在镇西禊湖举行,这里的景观几乎都与修禊有关。佛道二教与秋禊一样都消灾祈福,因此禊湖东边西晋时建造普同院,北宋更名罗汉讲寺;禊湖中的绿洲,元代百姓自发建造城隍庙,此庙明代嘉靖年间重建,禊湖成为黎里佛、道二教的发祥地。黎里秋禊,据民间口传历史,可以上溯西晋,元明时期,秋禊出现确切文字记载。明代成化,黎里首次确定“黎川八景”,内有“禊湖夜月”一景;明朝后期,第二次确定黎川八景,有“禊湖流觞”;清初,第三次黎川八景,“禊湖夜月”改为“禊湖秋月”。还有,连通禊湖小岛与伏虎洞那座小桥,取名“秋禊桥”。

禊湖道院荆树条

黎里秋禊节,主要是沐浴节。由巫师组织,参加者沐浴正装,午后前往禊湖会合,多数步行,也有雇佣画舫的,带着丝竹,载有酒菜。巫师准备好多种香草,当场作法,有的散于体弱多病者,让病者回家香汤沐浴,强身健体;有的赠予求子心切的少妇,同样香汤沐浴,以驱祟除邪,孕怀贵子。禊湖周边,尤其是小岛上,植被十分茂盛,其中野菊花和“荆树条”叶,人人都要采集。荆树条叶,用来洗头,黄色野菊,用以泡澡,除晦防病,增强体质。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黎里秋禊节,也是禊湖流觞节,文人雅士大多携酒前往。禊湖岸边有多处湖石,逶迤曲折,携酒者玩起曲水流觞,即把酒杯放在水中,任杯曲折流转,停在谁面前就谁喝酒。除了酒杯,黎里文人也将鸡蛋、月饼、红枣等小吃盛在小碟中随水漂流,任人嘻戏取食。也有带茶的,席地而坐,拿出茶具烹茶品茗。月亮升起,众人赏月拜月,丝竹音、唱曲声,一时齐发。

黎里秋禊节,又是情人节。郊外游玩,当然少不了青年男女,戏水,泼水,尽情嬉耍,更多的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代嘉靖年间,禊湖绿洲建造城隍庙,不久增筑戏台。中秋前后出庙会,城隍老爷会,城隍夫人会,下午与晚上演出戏文。同时,融入黎里百姓中秋显宝风俗,城隍庙显出独家收藏的宝物,供四乡民众观赏。

随着时日推移,秋禊节巫术渐渐淡化,演变成文人墨客的娱乐活动。大家三五成群,随带坐椅,有品茗有对酒,兴致所至,吟诗作对,制谜射虎。

丁巳(1917)中秋酒社金镜湖合影(右至左依次五为周赓唐、周芷畦、郁佐梅、陈洪涛、柳亚子、凌莘子、王大觉、余十眉、黄稚鹤、黄病蝶、蒯虎岑、小虎)

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妄图复辟洪宪帝制,南社主帅柳亚子带领一批社员,在秋禊与庙会时节,成立酒社。酒社成员雇佣画舫,在禊湖游弋,载着酒菜,带着笔墨,狂歌痛饮,醉醺醺之间,痛骂袁世凯,指责主和派。黎里的秋禊,染上了浓重的参政议政色彩。

禊湖道院秋禊法会

新中国成立,秋禊节中断半个多世纪,2011年王景福道长前来城隍庙任主持,次年举办“问道黎川,拜月秋禊”法会,恢复古镇秋禊活动。

黎里秋禊节,最早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唐朝以后改在八月初八,因那天是唐朝王子李明生日。

2

【王子李明】

黎里城隍庙,江南唯一祭祀唐朝王子场所。

李明(约634—682),唐太宗李世民第14子,贞观二十一年(647)受封曹王,显庆四年(659),唐高宗李治授李明为梁州都督,后出任虢州、蔡州、苏州三州刺史。永隆元年(680),李明因为同废太子李贤友好,被人举报通谋,降为零陵郡王,流放黔州。两年后,由武则天授意,黔州都督谢祐希逼令李明自杀,就地埋葬。高宗得悉,无可奈何,只能迁怒他人,下诏罢免黔州衙府全部官员。武后当政期间,李唐皇室,年长者多被诛杀,年幼者大多沦为官奴。李明三个儿子,零陵王李俊和黎国公李杰,都在垂拱年间遇害,幼子李备藏匿民间勉强保命。后来中宗李显复唐,于神龙年间(705—706)找得李备,封嗣曹王,李明一脉才得以延续。景云元年(710)唐睿宗李旦执政,下旨将李明灵柩运回京师,陪葬昭陵,谥号“恭”。开元二年(714),玄宗李隆基有敕为叔祖父李明建祠。

唐昭陵

李明在为官任上,有记载说他动辄“不循法度”,这可是为官之大忌,长史孔祯等幕僚多次劝谏,可他是性情中人,难以听从。他满腔热情,常怀慈悲之心,在苏州刺史任上,多次开仓赈济灾民,恩惠遍及下属各县。

吴江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有一年,吴江发生蝗灾,旬日之间,即将上场的稻谷吃个精光。灾情来得突然,李明决定赈济灾民,假如遵照官场规矩,必得先向朝廷奏报,得到批复才能执行。这一来一回,少说点得一个月时间,救灾如救火,李明下令立马开仓赈济。百姓得救了,可是有人以不循法度为由,参了一本。按照当时律令,犯事者当斩,最后李明投水自杀。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情节基本相同,不是蝗灾而是水灾。也许两个版本都是事实,因为李明在苏为官,不止一次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故事表明,吴江百姓深深怀念李明,甚至不愿相信李明死于皇室权力争斗,认定他是为了百姓而捐躯。为纪念李明,黎里百姓将秋禊节改为李明生日八月初八,也为日后建庙封侯封王埋下伏线。

正直为民,殁后封神。李明由于深得吴江百姓爱戴,逐步升格为神。

唐广明元年(880),黄巢属下淮军进攻苏州,驻守在此的吴越王钱鏐,兵力不足,为激励士气,带头到李明祠堂祭拜,祈求保佑,结果以少胜多,一战成名。事后,有旨敕封李明为昭灵侯,建造昭灵侯庙。

元代,吴江百姓认定李明为保护一方水土的城隍神,因此昭灵侯庙当时就俗称城隍庙。元朝元贞三年(1296),吴江由县升州,大德三年(1299),昭灵侯庙改建为衍庆昭灵观。吴江后梁开平三年(909)设县,早先李明的祠堂、昭灵侯庙,设在何处,而今颇为难考。元大德三年,衍庆昭灵观,应当设在吴江县治所的松陵,具体有待考查。不过,元代黎里在禊湖中央绿洲上,肯定已有百姓自发建造的城隍庙,祀奉李明。查阅徐达源,《黎里志》风俗篇,有陈赫所作《禊湖秋灯词》可证:“城隍赛会起元时,劫火昆明总不知。(明季甲申时,海内鼎沸,唯江左宴然,吾乡犹作灯事。)世外风光天外事,千层霞彩护持之。”陈赫此诗,开首第一句,明确告诉后人,黎里城隍会元代已经开始,看来元代黎里确实建有城隍庙,不管世事如何动乱,城隍庙会都能照常举办。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府、州、县都得确定一位地方保护神,称为城隍神,所建之庙,称城隍庙。上海确定城隍神是汉代霍光,柳州城隍神是唐代柳宗元,杭州是文天祥,苏州是黄歇,吴江就是李明。李明这个城隍庙按照规矩应当建在松陵镇。嘉靖(1522—1566)初年,也许原先城隍庙规模太小,也许已经破败,黎里镇头面人物和一批文人墨客重新建造城隍庙。禊湖,风景优美,黎里百姓游览的好去处。李明是王子,自小喜爱舞文弄墨,腹笥十分丰盈,特别擅长飞白与鸟虫书,几疑王羲之再世,继承父皇李世民特长。因此,黎里文人将祭祀李明的城隍庙安置于此,再恰当不过。

黎里不是县治所在地,照例不得建庙。据吴江地方志记载,明太祖身后,至清朝末年,吴江各地纷纷建庙,在镇、市、乡、都,共计建造了11所城隍庙,全作昭灵侯行宫处理。历史发展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吴江其他10所城隍庙全部不存,唯独黎里禊湖绿洲上的城隍庙,保存下来。

晚清甲辰科(1904年)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传胪张启後

清康熙十五年(1676),嗣天师奏请晋封昭灵侯为广佑王。伴随秋禊节和庙会,元明清三代和民国,黎里镇酝酿出一个特殊风俗“中秋显宝”,各商家庙宇,富家大户,将自家的古董宝贝、书画文物显示出来,让四方民众前来赏宝。通常是农历八月十一至十六日,连续六天。康熙以后,城隍庙显宝在环碧堂举办,民国年间大多在场地中央扎一个彩棚,供桌上摆出多种珍宝,四围琳琅满目张挂字画。其中,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及第的四屏条,甲辰(1904)末科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传胪张启后的书法,最为珍贵,每幅长130.2厘米,宽31.2厘米,现在完好保存于吴江博物馆内。四屏条上各钤“广佑王禊湖行宫之物”一枚印章,广佑王是李明封号,禊湖行宫是黎里城隍庙又一异称。

3

【全真道院】

黎里城隍庙,苏州地区全真道脉唯一传承地。

全真教讲法图

中国道教,分为全真教与正一教两大派别,全真教主要覆盖北中国,南方则为正一教主宰。黎里道教属于全真教。宋咸淳元年(1265),道士何维一在黎里大陵桥北堍建造全真道院(徐达源《黎里志》记载为元至元二年,不妥),此后元明清三朝都有重建。值得一提的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道士施奇策会同里人谢朝鸣重修全真道院大殿,仍是这个施奇策,他在顺治九年,主持重建城隍庙。嘉庆年间,吴江知县张寿峒表彰施奇策,专门制作“齿尊道妙”匾额相赠,此匾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仍额悬挂于城隍庙内。

全真教与正一教,有分当。全真派建立传戒和丛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以“直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其修练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练丹,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正一教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以娶妻,可以茹荤,可以饮酒,主要以符录斋醮、求福祛灾、降邪驱鬼、超度亡灵为宗教活动。城隍庙,民国年间,逐渐为正一道士主持,多数道士,居住在黎里傅家浜,大多姓平,有家有室,有的还兼营他业,时称“傅家浜平家道士”。关于这一点,另文叙述。

江南地区,历来就是正一教派的大本营,全真教很少扎根,目前只有黎里城隍庙属于全真教。

城隍庙在咸丰年间,被太平军焚毁,同治五年百姓捐银重建。1950年,城隍庙改为吴江县粮库,道士不存,建筑毁坏的毁坏,改建的改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仅存城隍、元辰和财神三殿。1998年,黎里镇政府修复三大殿,重建城隍夫人殿,以禊湖道院名义重新开张。可是香火不旺,举步维艰。

王道长向黎里旅游公司导游介绍道观

2011年6月,华山玄素道人王景福道长前来城隍庙,住持日常事务。王道长,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在华山出家,入全真道。他的到来,中断近一个世纪的黎里全真道脉得以延续。

观内办公用房

2014年,城隍庙开始局部修建,2017年在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按照道教规制,全面整修恢复。现在城隍庙,分宗教活动区和生活修行区两大部分。

禊湖昭灵观朱雀、青龙

禊湖昭灵观白虎、玄武

城隍殿

城隍夫人睡美人

慈航殿、供奉观音

斗姥殿

财神伏虎

宗教活动区,拆除原来南面沿水围墙,恢复仪门,东侧列青龙、朱雀,西侧列白虎、玄武,中央照壁绘太极图。仪门南面的临水小广场,树立旗杆。仪门内中轴线上,分别是:城隍殿、城隍夫人殿。西路,前观音殿,后斗姆殿;东路,第一进财神殿,第二进讲堂,作为道观学道修行场所及道学主题讲堂。道院原有环碧堂,重建后取名“秋水环碧堂”,有欧洲书法家协会主席赵翼舟“秋水环碧”四字题匾,两旁有“湖烟冷辟雍,罔象探玄珠”对联。东部是围墙和复廊,恢复望春亭。生活修行区,主要是修道、食堂、寝室和客房组成。

秋水环碧

道教特殊文字对联

— END—

本文编辑:王来刚、朱宇婷、吴英

图片来源:李海珉、馆藏及网络

稿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